为全力备战第17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挥专业特色,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由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师生组成的“口述非遗”调研团队赴北戴河,实地观摩了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常立荣、侯海波、宋健亮领衔表演的元宵节地秧歌花会活动,并拜访了三位传承人。

(课题组师生和传承人合影)
“饭不吃,酒不喝,不能不扭大秧歌;米不碾,面不磨,不能不看大秧歌。”每年元宵节,昌黎地秧歌的传承人们都会带领着秧歌队为广大群众带来最为精彩的地秧歌表演,热火朝天的舞场子里总是人头攒动、掌声接连。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走街活动取消了,但传承人们依旧为百姓们带来了地道的场子秧歌表演,虽然观演人流有限制,但心中向往美好的热情依旧高涨。在一个多小时的表演中,传承人们全情投入,不畏室外的严寒,将昌黎地秧歌的浓郁风格尽情展现,用嬉笑怒骂的俏艮表情诉说着乡土里的乐活人生,感染着围观的每一位群众。

昌黎地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秦皇岛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民间舞蹈。作为燕山大学舞蹈表演专业的学子,研究和发展本土民间舞蹈,传承和发扬非遗民间文化,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对昌黎地秧歌及其传承人的调研采风工作,学生们深感对民间非遗舞蹈的热爱,并决心将调研项目做好做实,为家乡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为筹备本届竞赛,舞蹈表演专业师生专门组建了“口述非遗”调研团队,团队成员均由河北籍生源构成,其中包含六名硕士研究生和两名本科生,指导老师由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竹岩教授、舞蹈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刘燕担任。团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立足本土,扎根民间,接连走访了河北省七个区县,采访了数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集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挑战杯”比赛在即,舞蹈表演专业师生将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双手为非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每一寸文化的沃土。祝愿每位参赛同学赛出好成绩,创造出优秀的学术调研作品。